
業界資訊
2017新能源汽車后補貼時代,電機電控企業該如何應對?
1、新能源汽車后補貼時代,電機電控企業面臨以下幾個挑戰:
(1)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 引來一波降價潮
2015年我國新能源客車、專用車、乘用車產量分別為12.47萬輛、4.78萬輛、20.64萬輛。綜合來看,2015年由于新能源客車電機電控單一客戶出貨量大、動力總成系統單價高,電機電控企業維持了較高的毛利率。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客車、專用車、乘用車產量分別約為4.88萬輛、0.91萬輛、24.4萬輛,新能源汽車仍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明顯下降。
從車型來看,乘用車由于其市場空間最大,滲透率最低,將維持高速增長,成為市場核心地位;客車市場回歸商用車本質,其大漲局面消失;物流車市場則需等待政策落地,如果落地將有望迎來壓制需求的釋放。
從電機電控領域來看,單一客戶出貨量大、動力總成系統單價高的新能源客車生產量下降明顯;此外,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已成趨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引來一波降價潮,而位于產業鏈中游的鋰電池和電機電控企業與整車廠關系密切,其受影響的幅度可能更大,電機電控利潤將會受到較大影響。
(2)資本競相布局 市場競爭加劇
據電動汽車資源網不完全統計,目前涉及電機電控的上市公司就有近50家。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生產企業研發進程的加快和成熟產品的推出,以及外資企業參與國內競爭的力度不斷加強,未來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市場競爭加劇趨勢明顯。
對于電機電控企業而言,競爭加劇的市場一方面意味著行業的看好,龐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可能很難拓展新的業務,創造新的利潤點,還有可能失去現有客戶,市場占有率下降。
(3)車企自配率逐漸加強 市場空間萎縮
根據中機中心公布的新能源車輛裝機數據,2016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的總裝機量達到了184654臺,電機供應商總數為128家,其中,車企為36家,電機企業為92家。綜合來看,有30多家車企涉及了電機電控領域,為自己的車型配置相應的電機電控,裝機量達102363臺 ,占總裝機量的55.44%。車企自配電機及控制器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從市場發展的情況來看,雖然新能源汽車仍舊在快速增長,但主機廠對核心技術的關注度在不斷增加,對電機電控的自主研發乃大勢所趨,包括互聯網造車的企業,同樣傾向于自主研發,比如蔚來汽車,其與南京市政府合作投資30億元的電機及電控系統生產基地,已于今年4月落成。電機電控企業市場空間正在不斷萎縮。
2、新能源汽車后補貼時代,電機電控企業何去何從?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仍處在起步階段,外圍的經濟環境、產業政策、行業競爭等因素都有可能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發展帶來較大影響,那么后補貼時代電機電控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
合理布局產品規劃:2015年我國新能源客車、專用車、乘用車滲透率分別為21.10%、6.68%、1.00%。從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乘用車電機電控競爭格局最好,專用車市場政策不明朗,前途未卜;客車產品單價高,競爭格局相對激烈。
從市場環境來看,受物流行業高速發展的影響,2016年公司物流車訂單快速增長,在合理的商業模式的驅動下,專用車電機電控業務有望保持高速增長;乘用車由于其市場空間最大,將維持高速增長,成為市場核心地位;相對而言,客車受政策調整影響較大,銷量下跌明顯。近期看好物流車電機電控布局,長期應做好乘用車電機電控規劃和布局。
并購實現技術突破:新能源汽車需求放量和關鍵技術的逐步成熟,使新能源汽車電機系統市場需求迎來快速發展,擁有相關技術優勢的企業,市場份額將得到快速提升。面對整車廠對于核心技術領域的大手筆投入,電機電控企業欲在這場新能源技術之戰中脫穎而出,除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外,通過并購方法來實現技術突破,彌補短板也已經成為一個有效途徑。
此前不乏成功先例,在整車領域,吉利收購沃爾沃已做出榜樣;在零部件領域,這兩年跨國并購案也頻發。如能全資收購,則意味著從此完全為我所有。事實上,為了能夠在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并購整合已經成為不少零部件公司布局新能源領域的重要手段。
技術創新實現“突圍”:當前,由于新能源汽車尚屬于新興行業,很多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電機電控企業在此之前也無相關經驗,離技術成熟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切入汽車領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不管通過并購方法來實現技術突破,還是自主研發的方式實現技術創新,電機電控企業發展的關鍵還在于技術上的“突圍”。
與車企達成深入合作:從全球來看,國外新能源汽車各方面起步較早,專業零部件企業在技術方面優勢明顯,市場集中度較高。電機系統領域由于技術指標要求嚴格,同時技術保密性高,一般國際大型的整車廠商,從驅動系統設計到電機零部件的制造和組裝都獨立完成,只有部分獨立的電機供應商才能進入其驅動系統供應鏈。
與國外已經成熟的配套供應相比,我國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發展初期,整車企業多數與不同電機電控企業合作,但從近期來看,國內車企內部配套供應趨勢已經形成。去年以來,電機電控行業已經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隨著政策加碼以及兼并重組的不斷推進,行業集中程度將大幅提高,電機電控企業只有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與車企建立深入合作的關系,才能在后期的市場大蛋糕上分上一塊。
總的來說,中國電機市場蛋糕越大,想瓜分的人就越多。當前,合理布局、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對接合作,是我國電機電控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分上一塊蛋糕的必經之路。(來源:電動汽車資源網 岳紹雪)
標簽:   電機 電控 新能源 補貼